荻村伊智朗(1932 -1994),日本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体育活动家。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16岁开始打乒乓球,全攻型打法,进攻凶猛,步法灵活。曾获8个亚洲冠军和11次全国冠军。曾在瑞典、中国、美国、韩国、巴西、联邦德国、沙特阿拉伯、埃及等20多个国家执教。1994年12月4日,荻村伊智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东京逝世,终年62岁。
汉斯·米勒,1915年生于德国,内科专家。1939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来中国,曾任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流动手术队队长兼一二九师医务顾问、冀察热辽军区医院院长、第四野战军医院管理局主任。建国后,历任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沈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北京医学院副院长、教授。1951年加入中国国籍,1994年12月4日逝世。
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年9月25日-1945年12月4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美国遗传学家,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1866年摩尔根生于肯塔基州列克星敦,在肯塔基州立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实验动物学教授,是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美国遗传学会主席、实验动物学和实验医学学会会员。一生致力于胚胎学和遗传学研究,由于创立了关于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作直线排列的基因理论和染色体理论,获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45年12月4日逝世。
赛金花(1870年或1864年-1936年),初名为赵彩云,又名傅彩云,原籍安徽黟县,原姓赵,小名三宝,又叫灵飞,生于清朝同治,是一个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具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女子。赛金花曾作为公使夫人出使欧洲四国,也作为妓女而知名上海,还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起到了劝说联军统帅,保护北京市民的作用。赛金花曾经三度嫁作人妇,1936年12月4日病死于北京,葬于陶然亭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