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修勺(1902年10月6日—1992年5月12日),浙江临海人,笔名碧波、震天、郑铁等,著名翻译家。1902年10月出生于浙江临海市更楼村,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回国,与匡互生、叶圣陶、夏衍等共同创办了上海立达学园和劳动大学,担任法语教师,还兼任上海《革命周报》《扫荡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师大文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译有左拉《萌芽》《崩溃》《劳动》等作品。1992年5月12日,毕修勺因心肌梗塞逝世。
萧传玖(1914年1月19日—1968年5月12日),中国现代雕塑家。1914年出生,幼年丧父,家境清贫,1929年就读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参加木玲社。作品多表现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主题,代表作品有北京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浮雕《南昌起义》、上海虹口公园内鲁迅纪念铜像等。1968年5月12日卒于浙江省杭州市。出版有《萧传玖人物素描集》、《萧传玖雕塑集》等。
贝多伊齐·斯美塔那(捷克语:BED?ICH SMETANA,1824年3月2日-1884年5月12日),捷克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捷克古典音乐的奠基者。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音乐之父”。生于波希米亚利托米什尔,在国际间他以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最具代表性。包括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细腻地演绎了捷克的历史、传说故事和景致,以及第一号弦乐四重奏《我的一生》。斯美塔那从50岁起饱受耳聋折磨,并由此引发了精神疾病,1884年5月12日于布拉格附近的精神病院逝世,终年六十岁。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