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 ,PL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担负海上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合成军种,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其主要任务是独立或协同陆军、空军防御敌人从海上的入侵,保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海权。随着“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052C、052D导弹驱逐舰以及苏-30、战略导弹核潜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以及岸基远程导弹,辽宁号航母等战斗机的相继服役,中国海军具备了万里集结,远洋作战的攻防能力。
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1928年4月23日-2014年2月10日)(又被翻译为莎莉谭宝),儿童时期为美国著名童星之一。3岁时邓波儿在母亲的安排下进入一所叫米格林的幼儿舞蹈学校接受训练,1934年年仅6岁出演了歌舞片《起立欢呼》,影片大获成功。1938年在她10岁时,秀兰已经是美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秀兰娃娃”玩具是每个女孩童年生活的组成部分。1999年,邓波儿以其童星时期的成就,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8名。2014年2月11日(美国当地时间为2月10日)去世,享年85岁。
哈尔多尔·基尔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1902年4月23日-1998年2月8日),本名哈尔多尔·格维兹永松(HALLDóR GUDJóNSSON),冰岛小说家,195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独立的人民》(也有译作《独立的人们》)、《渔家女》(也有译作《沙尔卡?瓦尔卡》)、《原子站》、《快乐的流浪人》、《小小的故事》、《唱歌的鱼》、《春返乐园》,以及所谓的“三部曲”(由《冰岛的警钟》、《欢乐的少女》、《哥本哈根之光》构成)等作品。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岁举办首次个人音乐会,1918—1936年寄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1936年回国;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1943—1951年,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7年获列宁奖金(追授)。普罗科菲耶夫主要作品有7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等。1953年3月5日逝世,享年62岁。
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广东省归善县鸭仔埗乡窑前村(今惠州市惠阳区陈江镇幸福村)的客家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左派人物。当孙文于1923年1月和苏联发表联合声明后,廖仲恺被孙文派往莫斯科进行更进一步的协商而同时蒋介石也被送去学习苏联的政治和军事制度。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杀害,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中山陵侧。
马克斯·普朗克(德语:MAX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与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名谭金福,又名谭金培,艺名小叫天,人称谭叫天,湖北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京剧演员,工生行。他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影响极大。1905年谭鑫培在北京拍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时是世界史上首部京剧电影。他开创了京剧生行的谭派,与汪桂芳、孙菊仙并称老生后三杰,新三鼎甲。他的代表剧目有《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南天门》等。1917年5月10日病逝,享年71岁。他故去后,梁启超写的挽联“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说明了影响。
魏源(1794年4月23日-1857年3月26日),原名远达,字默深,一字墨生,又字汉士,号良图,清湖南省邵阳县金潭人(今邵阳市隆回县金潭),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林则徐的好友。魏源是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文人之一。1857年3月26日病逝于杭州,《清史稿》有传。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 --- 1616年4月23日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思想家、作家、戏剧家,诗人。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