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毓麟(1923年2月12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省镇海庄市。中国计算数学家、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1946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9年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数学力学系任教。1954年~1957年,留学于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获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核工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成就是核武器的数学模拟和物理过程的数学模拟。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1893年2月12日-1981年4月8日),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同时也是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1942年2月起先后担任第82、第28步兵师师长,1943年2月前往北非,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D.D.艾森豪威尔的战场私人代表。1943年9月任美第1集团军司令,10月在英国开设第1集团军司令部,并参与制订诺曼底登陆计划。1947年11月为美国陆军参谋长,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在华盛顿逝世。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早期因地质学研究而著名,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到了1930年代,达尔文的理论成为对演化机制的主要诠释,并成为现代演化思想的基础,在科学上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释,是现今生物学的基石。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
亚伯拉罕·林肯 ( ABRAHAM LINCOLN ) (1809-1865)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 16 任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 1809年 2月12日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霍尔以南 3 英里的小木屋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 9 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幸而继母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他和继母的关系很融洽。后来,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
弗朗茨二世(德语:FRANZ II,1768年2月12日-1835年3月2日),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1806年在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与皇后西班牙的玛利亚·路易莎之子。弗郎茨二世发起了五次反拿破仑的神圣同盟,前四次都被打败。1806年拿破仑强行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郎茨二世被迫以和亲的方式,把女儿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弗郎茨二世在1814年拿破仑倒台后,立即主持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在首相梅特涅领导下成立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企图恢复欧洲的旧“秩序”,以抵消自由主义的影响,但被迫制定宪法,承认部分改革。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