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0日,辽宁、江苏的审判机关对慕绥新、马向东贪污受贿等案分别作出一审判决。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沈阳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余14名涉案人员也依法受到惩处。
威廉·杰斐逊·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1946年8月19日-),,美国律师、政治家,美国民主党成员,曾任阿肯色州州长和第42任美国总统(1993年-2001年)。克林顿是美国历史上仅次于西奥多·罗斯福和约翰·肯尼迪的第三年轻当选总统,也是首位出生于二战后婴儿潮中的总统。克林顿被称为新民主党人,其领导和革新民主党的执政理念也被称为第三种道路和回归中间路线。在克林顿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和国库盈余5590亿美元。
1994年10月初,世界最长的滑道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建成。这条滑道长达1700米,设有50多个弯道,最高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高底落差240米,平均坡度为15度。
沙孟海(1900年6月11日-1992年10月10日),原名沙文若,号沙邨、兰沙、石荒、决明等,浙江省鄞县(现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沙村人。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学者,被推为近当代“书坛泰斗”,是一代书法书学宗师。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国每年都为"精神卫生日"准备丰富而周密的活动。包括宣传、拍摄促进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录像片、开设24小时服务的心理支持热线、播放专题片等等。
陈学昭(1906-1991),女,汉族,笔名:野渠。浙江海宁人。中共党员。是五四时代的著名女作家,又是第一代的法国文学女博士。自1925年散文集《倦旅》问世后,60余年间,先后撰写出版了小说、散文、论文、诗集、回忆录和译文集,有33种之多,成绩卓著。
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于2010年10月8日发表备忘录,称建立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的方案是全民族恳切的希望,也是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正确反映南北现实最正当的方案。
30年代柏林奥运会期间,东京曾被选为第十二届奥运会会址。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届奥运会成为泡影。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参见锦州战役),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部在辽西走廊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一次阵地防御作战。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共16条。
双十协定,旨在结束国共分裂局面,建立民主政权而发表的会谈纪要,全称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签定于1945年10月10日,1945年8月至10月,国民党政府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重庆举行国事谈判,并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期望国内和平,要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当时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政府垄断抗战胜利果实,蒋介石则加紧部署内战,并发动和平攻势。
“八女投江”雕塑像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长征为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12,500公里)以上,因此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1] 或万里长征北上抗日,当时的国民政府称其为“流窜”。长征过程中,红军被迫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主力由出发时的30万人锐减到2万5千。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红一、二、四方面军1936年在甘肃会宁会师。
中国历史博物馆,1959年9月19日建成,前身是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1912年于国子监成亘筹备处。位天安门广场东侧,为我国的国家博物馆,馆内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系统地展示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介绍了我们的祖先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中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歌颂了华夏各族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精神。2003年2月,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现为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中国国民党规约》。规定:“从前所有中华革命党总章及各支部通则,一律废止;所有印章图记,一律照本规约所定,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以昭统一。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中国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的首脑。早年在朝鲜发迹,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他下令解散国会,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1915年12月悍然称帝,建立中华帝国,后来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取消皇帝尊号,不久后去世。他是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二十一条、洪宪帝制等事件。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萧三(1896~1983) 现代 诗人。1896年10月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原名萧子嶂,萧子升之弟,又名?萧﹑爱梅等笔名。他就读长沙湖南第一师范,曾与毛泽东同学。他和哥哥萧瑜以及毛泽东、蔡和森一起创建了“新民学会”。早在20世纪初叶就投身革命运动。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中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王宠惠(1881年10月10日——1958年3月15日)男,字亮畴,广东东莞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民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国务总理、代理行政院院长、第一任司法院院长等职务。
1810年以后,中、南美洲各国及墨西哥先后爆发独立战争,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古巴在这一独立运动的激流影响下,1812、1813年和1826年也曾多次爆发武装起义,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压迫。
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意大利语: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年10月10日-1901年1月27日)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于米兰,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从1824年开始学习音乐,他为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写了序曲。然后他去米兰,但那里的音乐学院拒绝接受他,他并不灰心,继续自学。